在内部电气连接中,有两种常见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。
一个问题是焊接可靠性的问题。除了关注虚焊等传统的工艺问题外,必须注意焊接对多股软线的影响。多股软线在焊接后,焊锡凝固的部位无法像原来一样保持柔韧性,因此,软线在焊接的交界部位会因为机械应力、震动等原因而逐渐断裂,因此,多股软线的固定一般不可以依赖于焊接。同时,为了避免断开后的导线自由移动而影响内部的电气间隙、爬电距离,在多股软线焊接部位的附近应当有附加的固定装置。例如,可以使用热缩套管来同时固定导线绝缘和焊接部位。总之,尽量减小焊接交界部位的受力。对于一些焊接端有孔眼的情形,只要导线穿过的孔眼不过大,除了箔线以外,在焊接前勾进孔眼也是一种合适的方法。至于缠绕后焊接的情形,焊接的部位应当是在顶端,以便缠绕部分能够起到附加固定的作用。
此外,还应注意近年来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焊锡中含铅量的限制问题。越来越多的焊接已经采用无铅焊接工艺,但是工艺要求相对较高,而且可能出现的“锡须”对电气间隙、爬电距离等会有影响。这是未来电气产品安全领域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。
另一个问题是电气连接中的压力传递问题。一般,为了维持接触的可靠性,确保回路的载流能力,尤其是对于通过的电流超过0.5a的情形,电气连接(包括提供保护接地连续性的连接)的接触压力不应当依靠易于收缩或变形的绝缘材料来保持、传递,除非是陶瓷材料。使用有弹力的金属部件来进行压力补偿,是实践中一种有效的方法。
|